掌握系統的科學管理方法論
發布時間:2023-5-12 16:33:06 瀏覽:713
彼得·德魯克說:“企業管理的本質,就是人的管理。”
比爾蓋茨說:
微軟最寶貴的資產不是我們的建筑物,不是我們的椅子,不是我們的電腦,而是我們的人才。你把我的人才拿走,微軟就一點價值都沒有。
所以,企業應該如何做好“人的管理”,如何做好人才的“選用育留”?
首先,如何“選人”?
有才創始人兼CEO陳蘭珍,曾在文章“如何精準高效地招到你想要的那個人”中講過一個國際通用的方法——“STAR面試法”。STAR由四個英文字母組成:
Situation(情景):指當時的情況怎樣,背景是怎么樣的;
Task(任務):指的是工作,具體是做什么的,是什么樣的角色;
Action(行動):指對當時的情況有何反應,具體采取了什么行動;
Result(結果):當時的結果如何,產生了什么樣的反饋?
在這個四個維度的界定下,面試者的言行數據是立體的,是真實的。
相信很多管理者都知道這個方法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這個方法的精髓。“STAR面試法”的精髓,則是“STAR追問技術”。
“STAR追問技術”是管理者克服面試表面性,避免被面試者忽悠的重要方法。
好比面試一個銷售總監,他說一年的業績是130萬,拿過銷冠。如果這個面試者是一個面霸,他說的這些信息在面試過程中是很難考證的。
但這時,你可以用“STAR追問技術”,不斷還原出一個立體、真實的面試者言行數據:
情景:完成這130萬,當時那一年公司其他銷售的業績是怎么樣的?公司當時的業務增長速度是怎么樣的?
任務:你要面對的客戶有哪些?
行動:針對這些客戶,你采取了哪些行動?130萬業績是你自己完成的,還是團隊一起完成的?這些客戶是公司的老客戶,還是你自己新開發的客戶?這130萬中有沒有通過老板的關系資源介紹來的客戶……
結果:根據面試者的回答,你會得出一個初步的結果。然后你可以根據這個結果,反復使用“情景——人物——行動——結果”的循環,對面試者不斷進行追問。
使用“STAR追問技術”的核心,是要通過追問采集到“有效言行數據”,而非“無效言行數據”。
什么是“無效言行數據”?具備以下幾個特點:
1.主角是我們 2.被面試官引導的回答:“一般情況下我通常會這么做” 3.對過去事件的現在感受 4.模糊的總結……
什么是“有效言行數據”?有以下幾個特點:
1.主角是我 2.是特定的行為 3.自發的想法和具體的行動……
因此在面試過程中,我們應當盡量避免引導面試者進入抽象化的思考,避免出現一般性、模糊性的問題,避免假設性的表述。
而應當結合面試者實際的行為案例,還原這個人的言行樣本。
但企業要想真正做好人才的“選用留育”,還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學方法論作為支撐。
……
為了讓更多奮斗在管理一線,勞心勞力的管理者、HR,突破管理瓶頸,從“看準人、用好人、提升人、留住人、跟對人”這5個主題出發,完整掌握這套系統的管理方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