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中心
發布時間:2023-4-28 10:07:43 瀏覽:676
人力資源規劃是企業在對其所處的外部環境、內部條件以及各種相關要素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,從企業的全局利益和發展目標出發,對人力資源的規模、開發、利用、提高和發展所作出的總體預測、決策和安排。人力資源規劃的目的是為了支撐企業戰略,所以應當以戰略需求為前提,如果脫開了企業戰略談人力資源規劃,只有兩種結果,要么流于形式,要么過度指揮。人力資源規劃的意義在于對戰略達成路徑中人的因素的提前謀劃,由于人力資源規劃的對象是人,有別于財務和實物,人的安置方式需要考慮人的能動性,要雇傭整個人而不僅僅是他的雙手,這需要考慮組織融入、愿景認同、能力培養、員工關系等多種因素,在戰略需要的時間節點提供符合數量、能力、士氣要求的人力資源,這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多變性,也更體現價值。
今天,世界已進入VUCA 時代——我們正面對著一個易變(Volatility)、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、復雜(Complexity)和模糊(Ambiguity)的世界,“年年歲歲花相似”的周而復始的情狀正在遠去, “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”令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焦慮和迷茫。在VUCA時代,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、也不知道如何來做應對的準備,每個組織與個人都有一種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感,長遠規劃越來越成為不可靠的事,于是有人說不需要規劃了。
世事無常,而應對有常。其實越是復雜的情況,這越需要有風險應對的規劃。規劃的過程中,首先需要考慮業務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,包括行業的變化、顧客的偏好、企業的發展階段、競爭的態勢等等,如果有成熟的企業戰略,那么前述的分析是現成的,如果沒有企業戰略層面的分析又想讓人力資源規劃有效的話,那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。然后是人力資源的內外部環境分析,包括勞動力市場的變化、政策導向、人員結構、能力結構、保留與流失、成本與收益等等。最后還有為了達成規劃目標需要采取的行動。人力資源規劃的具體內容包括五個方面:戰略規劃、組織規劃、制度規劃、人員規劃和費用規劃。戰略規劃關注的是方向,組織規劃關注的是流程,制度規劃關注的是支撐,人員規劃關注的是團隊,費用規劃關注的是效率。
人力資源規劃像其他規劃一樣,具體都有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借鑒使用,關鍵的是這個思路要清晰,從哪個地方切入,從哪里展開,又如何理解研判。那么誰來做人力資源規劃呢?理論上來說,我們前面討論過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經營者的首要責任,那它的規劃肯定也應當由企業管理者牽頭開展,人力資源部門是作為提案者的身份參與其中的。經營者應當有自己的思考,基于建議做出決策。但是現實中可能也存在另一種情況,就有管理人員拍腦袋定規劃的情況,然后要求人力資源部按照定好的人力資源指標去做出貼合的報告,這種做法顯然本末倒置,流于形式,不必當真,只是企業經營者千萬別把這樣的規劃當做經營方略去要求落實,因為這是管理方式帶來的形式主義,下屬在用“完美”的報告維護領導的權威,與人力資源規劃的專業無關。
人力資源規劃的結果最終體現為人力資源指標目標和行動計劃,這也是目標管理的基礎。美國管理大師彼得·德魯克(Peter F.Drucker)于1954年在其名著《管理實踐》中最先提出了“目標管理”的概念,其后他又提出“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”的主張。德魯克認為,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,而是相反,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。目標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,目標就是動力,目標就是方向。對人力資源規劃來說,人員規劃是戰略規劃、組織規劃、制度規劃成果的集中體現,是費用規劃的決定因素,所以也是最重要的規劃成果。對于人員規劃,常用的方法可以分為需求預測方法和供給預測方法。
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是指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企業的內外條件,選擇適當的預測技術,對人力資源需求的數量、質量和結構進行預測,分為現實人力資源需求、未來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未來流失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三部分。具體步驟如下:1、根據職務分析的結果確定職務編制和人員配置;2、進行人力資源盤點,統計出人員的缺編、超編及是否符合職務資格要求;3、將上述統計結論與部門管理者進行討論,修正統計結論;4、該統計結論為現實人力資源需求;5、根據企業發展規劃,確定各部門的工作量;6、根據工作量的增長情況,確定各部門還需增加的職務及人數,并進行匯總統計;7、該統計結論為未來人力資源需求;8、對預測期內退休的人員進行統計;9、根據歷史數據,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離職情況進行預測;10、將8、9統計和預測結果進行匯總,得出未來流失人力資源需求;11、將現實人力資源需求、未來人力資源需求和未來流失人力資源需求匯總,即得企業整體人力資源需求預測。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定性方法包括現狀規劃法、經驗預測法、分合性預測法、德爾菲法、描述法等。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定量方法包括趨勢預測法、統計預測法、回歸分析法、比率預測法、工作負荷法、勞動定額法等。